联系我们
电 话:86-027-81338849
手 机:18627010233
传 真:86-027-85780441
邮 箱:anyou9@163.com
联系地址:武汉市武昌区武珞路洪山二巷9号
海绵城市 南京怎么建
本报记者 江瑜
写
在前面
今年汛期,受降雨影响,南京不少道路出现积水,而位于河西南部的天保街却没有积水。不积水的秘密就是这条街完全按照海绵城市的理念建设。
今年7月,市政府下发《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我市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任务和目标。与此同时,南京市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正在加紧编制,最快今年10月就将完成。
让城市像海绵一样可以吸水、储水、净化水,湿地公园、绿化带、道路、湖泊、河道都成为城市呼吸的“肺”,海绵城市,南京将怎样建设?
现场探访
路面采用透水设计
绿化带下有储水箱
600米长的天保街,是南京第一条用海绵城市理念建设的道路。站在这条路上,脚下的柏油路面和路旁的绿化带看起来和别的路没有太大不同,但其实暗藏玄机——采用全新的路面透水设计替代传统的路面排水系统,将路面快速排水和雨水采集、沉淀过滤以及植物滴灌系统相结合。道路绿化带底下是一个个储水箱,可以将降雨储存在地下,在排涝的同时,还能把水留住,等到天晴时,再反过来用经过净化的雨水灌溉植物。这一套储水、净水的设备,全部采用太阳能动力,节能又环保。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储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加以利用。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不断增强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有效削减雨水径流污染,促进雨水资源利用。
市规划局河西分局副局长罗海明参与了天保街示范路的建设过程。他介绍,用专业术语说,径流系数代表降水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表或地下流动的水流,径流系数越大,形成地面积水、内涝的可能越大。水泥地表最不能“吸水”,径流系数达到了0.9;而绿地和海绵城市的径流系数分别只有0.3和0.4,因此,建成海绵城市可以大大缓解城市内涝。
按照《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除了天保街,南京还将在两处开展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分别是江心洲和丁家庄保障房片区。江心洲试点片的主要示范内容为探索海绵城市在生态敏感区保护性开发建设中的应用;为圩区排水模式提供样板;更好地借鉴新加坡花园城市建设的经验;为屋顶绿化、立体绿化的建设时间提供参考。丁家庄试点片的特点是高强度开发、人口密度大、新老小区并存、老工业区亟待生态修复、岗地地形地下水水位低、低洼地积淹水严重等。丁家庄试点片建成后将为高强度建设区域海绵城市建设改造提供示范。
按照海绵城市试点建设任务,这两个片区要在2020年建成海绵城市试点区。下一步,我市还要在南部新城、江北新区核心区、仙林片区和燕子矶等试点海绵城市建设。
根据《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到2020年,我市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
如何推进
尽快明确建设标准,合理引入社会资本
南京是江苏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市规划局市政规划处处长、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陈燕平是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的主要编制者。他认为,目前南京建设海绵城市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缺少国家标准,同时在建设过程中,各个部门要相互协调,在建设资金上要引入社会资本。
记者查阅资料了解到,建设海绵城市,目前我市可以依据的相关政策主要有8条,包括《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暂行规定》等。可是这些相关政策中,都没有明确海绵城市建设国家标准。
正在编制的南京市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将首先解决标准的问题——将明确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等总体目标,并结合城市开发区域或项目特点确定相应的规划控制指标;进行水系统、排水防涝系统、供水节水系统、园林绿化系统、道路交通系统海绵城市的专题研究,确定海绵城市近期建设的重点。在完善技术标准方面,要重点结合海绵城市的建设目标和要求,制定相关工程规划建设技术导则和标准图集,指导海绵城市规划建设。
专项规划编制完成后,南京还将编制海绵城市建设5年行动计划。
陈燕平介绍,海绵城市建设的工作原则是坚持生态为本、自然循环。充分发挥山水林田湖等原始地形地貌对降雨的积存作用,充分发挥植被、土壤等自然下垫面对雨水的渗透作用,充分发挥湿地、水体等对水质的自然净化作用,努力实现城市水体的自然循环。
“海绵城市建设必须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陈燕平认为,应该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的调控引导作用,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海绵城市建设涉及多个规划的编制,需要多个部门共同参与。首先,要编制的是城市的水系规划,实施河道环境整治,保持河湖水系的自然连通;严格城市蓝线管理,恢复或保持坑塘、湿地等水体自然形态,禁止填湖填河造地等破坏生态环境的建设行为,保护山水林田湖自然本底;重视滨水绿廊建设,强化河湖水体和岸坡生态化处理。其次是绿地系统规划,在满足生态、景观、游憩等要求基础上,更好地发挥城市绿地系统调蓄、净化雨水等功能,因地制宜建设人工湿地、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植草沟等,提升公园绿地蓄水、净水能力。此外,还需要编制道路交通体系规划、供节水规划、排水防涝规划等专项规划。
建设海绵城市,经费问题是摆在政府部门面前的一道难题。住建部部长陈政高曾公开透露,预计海绵城市建设投资将达到每平方公里1亿—1.5亿元。这么巨额的经费从何而来,全部依靠政府可能性不大。规划部门认为,应该合理引入社会资本,比如在土地开发的时候就明确,新开发地块需要引入海绵城市建设。
专家观点
海绵城市建设须因地制宜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主任成玉宁教授指导了国内多个城市的海绵城市试点片区建设,他一直呼吁,海绵城市建设必须因地制宜。
成玉宁寻访了多个开展海绵城市建设的试点城市,在他的手机里,存着一些他认为是失败的例子的照片。比如在某全国试点城市里,小区的绿地被掺入沙子;道路中间的下沉绿化带因为设计不科学,成了一毛不拔的荒地,垃圾成堆;城市绿地全是泥浆,市民不能进入,遭到居民反感。
“建设海绵城市,必须根据这个城市的特点来建设。”成玉宁认为,目前导致城市内涝的主要原因是城市地表大面积被硬化,全都是水泥、柏油路面,雨水不能下渗,只能横流,而城市土壤则因为接触不到雨水而严重缺水。成玉宁认为,于南京而言,首先要摸清南京降水量和降水特点,南京春夏降水多,而夏秋季用水量大,应该结合这个特点,通过雨水调蓄能力,平衡降水和储水、用水之间的关系。同时,还应该更加结合地理地貌、河流分布的自然特点进行海绵城市建设。
因地制宜,编制我市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的专家们也持有同样观点。专家组认为,我市建设海绵城市的工作思路应该是针对现状问题,因地制宜确定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路径——老城区以问题为导向,重点解决城市内涝、雨水收集利用、黑臭水体治理等问题;城市新区、各类园区、成片开发区以目标为导向,有限保护自然生态本底,合理控制开发强度。
采访中,多位专家均表示,大规模的填湖开发,是导致今天很多城市遭遇强降雨就严重内涝的主要原因。“历史上的欠债,一时间很难还清。”专家们认为,建设海绵城市需要告诉大众,海绵城市并不能彻底让内涝消失,而且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决不能操之过急。
30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
2015年4月和2016年4月,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共确定了两批30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
迁安、白城、镇江、嘉兴、池州、厦门、萍乡、济南、鹤壁、武汉、常德、南宁、重庆、遂宁、贵安新区和西咸新区,共16个。
福州、珠海、宁波、玉溪、大连、深圳、上海、庆阳、西宁、三亚、青岛、固原、天津、北京,共14个。
荷兰:
用“水广场”智慧治水
荷兰约有1/4国土低于海平面,著名港口城市鹿特丹面临海水、河水、雨水与地下水的威胁。
由于现存沟渠和河道无法有效疏解剧增的地表水,鹿特丹采用打造水广场的方式智慧治水。水广场由几个形状、大小和高度各不相同的水池组成,水池间有沟渠相连。平时,这里是市民娱乐休闲的广场;一旦暴雨来临,水往低处流,水广场就变成一个防涝系统。由于雨水流向地势更低洼的水广场,街道上就不会有积水。在水广场,雨水不仅可在不同水池循环流动,还可以被抽取储存作为淡水资源。
荷兰鹿特丹Waterplein Benthemplein广场是个多功能的水广场,广场建有3个盆地,被绘上了不同深度蓝色。天气好时,它们被用作传统的体育场地,下雨时则作为集水池,帮助城市改善水质。
德国:建成多级雨水利用系统
德国则建立了多级雨水利用系统,将处理雨洪的思路从单纯排放转化为利用,实现“变废为宝”。
首先,屋面雨水积蓄系统将雨水简单处理,用作厕所冲洗和庭院浇洒等非饮用水。其次,建设雨水截污与渗透系统,道路雨洪通过排污管道排入沿途大型蓄水池,管道口的截污挂篮可拦截雨洪携带的污染物;城市地面的可渗透地砖则能有效减少径流。最后,是生态小区的雨水利用系统。小区沿排水道修建了植有草皮的可渗透浅沟,供雨水下渗。超过渗透能力的雨水则进入雨洪池或人工湿地,同时形成水景。